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約旦古城佩特拉








約旦的粉紅色砂岩古城、佩特拉,因為多年前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聖戰奇兵在此取景,而成為熱門旅遊勝地。現在這座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要力拼中國的萬里長城、還有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蹟希望成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觀!約旦的佩特拉,建立於西元前六世紀,是當時叱吒阿拉伯世界的納巴泰人的首都。由於整座城市是由人工開鑿粉紅色的砂岩岩壁而成,因此它有個浪漫的別稱,叫做【粉紅玫瑰城】。這座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將近二十年前,因為電影【聖戰奇兵】的取景而成為熱門旅遊景點。而去年,在約王室與觀光局的全力推動下,佩特拉將力拼中國的萬里長城、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以及紐約的自由女神像,角逐【現代世界七大奇觀】。佩特拉的強勁對手,還包括印度的泰姬瑪哈陵、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羅馬的競技場、以及里約的耶穌像。






文字來源: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cts/20070211/index-20070211122526070019.html

圖片來源:http://forev.net/AnthonyChang?pid=152268


緯度:30° 19′ 20″ N 30.322222°

經度:35° 27′ 5″ E 35.451389°

相對位置:位於約旦境內南部,離首都安曼南方二百五十公里,位於馬安Ma`an西北、哈嫩Harun山麓。

地圖位置:
google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秘魯發現斯坎文化古墓









墓地有900年歷史﹐位於秘魯首都利馬西北420英里處﹐附近還有一座金字塔。南伊利諾依大學的古人類學教授西瑪達(Izumi Shimada)說﹐這座墓地的主人顯然是社會名流。其間有金製物件﹐還有包銅的物件﹐整個墓地很複雜。




西瑪達表示發現了十把塔米刀﹐其中包括一把14英寸鍍銅的塔米刀﹐上面還裝飾著斯坎(Sican)神祗。塔米刀一直是秘魯的象徵﹐但是發現帶裝飾的塔米刀還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以往的塔米刀都來自於盜墓者﹐由於並非來自原始埋藏地﹐考古價值受到影響。而這一次﹐考古學家可以十分確定的相信這把塔米刀來自於斯坎文化。
斯坎文化的年代大約在公元750年到1375年間。
































相對位置:秘魯首都利馬大約在西北420英里處一個叫Huaca的地方
絕對位置:14s02, 74w02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印度-泰姬陵-阿格拉堡



泰姬陵 阿格拉── 沙迦汗痴心結晶



  阿格拉堡是印度最重要的堡壘,早於1080年,便有文獻提及阿格拉堡的存在,當時的德里蘇丹於此統治,但直至蒙兀兒王族於十六世紀中入主之後,幾位君王先後均有改建增建,阿格拉堡自此變成牢不可破的城堡。先有阿克巴大帝(Akbar)於1556年起,把原有的磚堡以紅沙岩大規模改建,又增建了雕樓反吊橋閘門等,堡壘漸呈現出今天所見的宏偉外貌。
│ 阿格拉堡從1526年巴伯爾大帝建國開始,就成為蒙兀兒帝國首都,後來阿克巴大帝遷都法特普希克里,直到1599年才重返阿格拉。 阿格拉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西元1857年,東印度公司推翻了蒙兀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阿格拉城內街道狹窄,保有中古世紀風貌,主要旅遊點包括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法特普希克里等地,其中以泰姬瑪哈陵名聞遐邇。泰姬瑪哈陵的聲名,為現代阿格拉帶來無盡的財富。傳承自泰姬瑪哈陵的大理石拼花鑲嵌技術,變成阿格拉傳統手工藝主流。 阿格拉的觀光業十分蓬勃,泰姬瑪哈陵周邊到處充斥著旅館、餐廳、手工藝品店、市集等,是城內最熱鬧的區域。


│ 「泰姬」一直讓人以為是沙迦汗愛妃的稱號,其實「瑪哈」是「陵墓」的意思,讓人誤以為沙迦汗心心念念的愛妃名叫泰姬;原來「泰姬」(Taj)意為「皇冠」、「瑪哈」(Mahal)意為皇宮,「泰姬瑪哈」只是印度文裡的「皇冠皇宮」。
│ 其實這位愛妃名叫穆塔姬(Mumtaj),是某位大臣的女兒,有一次在阿格拉堡為嬪妃們設置的市集裡,身為皇子的沙迦汗驚遇13歲的穆塔姬,一見鍾情。沙迦汗登基之後,將穆塔姬納為妃嬪,穆塔姬為他生了14個兒女,第14胎難產,穆塔姬預見自己的死期,希望沙迦汗蓋一座足以紀念兩人愛情的建築。於是沙迦汗先用五年的時間,命旗下建築師四處尋訪陵墓的藍圖;再用17年的時間,召集世界各地建築師與手工藝家、戮力興建泰姬陵。
│ 沙迦汗本人偏愛白色大理石,於是命人從西北方靠近巴基斯坦的馬克拉納(Makrana)運進大理石,作為陵墓的本體建築;那裡所產的大理石硬度高、不吸水,1978年雅穆納河河水氾濫,泰姬陵分毫無傷,令人不得不佩服沙迦汗的深謀遠慮。

 此外,為了讓泰姬陵不被其他建築物所干擾,沙迦汗特地在泰姬陵三周建了紅砂岩高牆,左右側各設一清真寺。即使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泰姬陵仍能遺世獨立,不被現代建築所打擾。
│ 有鑒於雅穆納河位於地震帶,泰姬陵在打地基時先挖了18個水井,井裡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讓地基層層疊起,具有防震的功能。350年來即使遭遇地震,也無損於泰姬陵的存在;主建築四周仿自三世皇陵的四大石柱,仔細一看並非垂直豎立,而是稍呈傾斜,據說也有避震功效。

│ 乍見泰姬陵,只覺它是一座美得超塵絕俗的建築物;聽了它的架構解說,才驚覺它在建築學理上的成就;加上淒美的背景故事,更為泰姬陵增添一層浪漫色彩。沙迦汗身為一國之君,妻妾要多少個有多少個,竟然對穆塔姬如此痴心,一方面讓人佩服他歷久彌堅的真愛,一方面也令人好奇穆塔姬傾國傾城的魅力。
如果泰姬陵是沙賈汗王的深情結晶,阿格拉堡便是蒙兀兒王朝的恩仇錄,見證中世紀的印度王室情仇。
絕對位置:27° 10′ 30″ N 27.175° 78° 2′ 32″ E 78.042222°
相對位置: 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來源:
tw.myblog.yahoo.com/sinita-blog/article?mid=12782&prev=12830&next=12563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鬱金香節的由來



1940年5月,波蘭、挪威、丹麥相繼淪陷在德國納粹的鐵蹄下,緊接著,德國又開始了對荷蘭的進攻。爲了保全皇室的安全,當時的荷蘭女皇威爾荷米拉(Wilhelmina) 在六月初將女兒朱麗亞娜(Juliana)公主一家悄悄送往加拿大。 在危難之時,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勇敢、熱情地接受了他們,將他們安置在渥太華的政府房子中。


1943年1 月,朱麗亞娜公主懷胎十月,即將臨産。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加拿大法律規定,凡出生在加拿大境內的人,生下來自動成爲加拿大的落地公民。而荷蘭王室的不成文規定卻恰恰不允許王室成員成爲外國公民。在這非常時期,如何保護公主的安全,同時又不破壞兩國的法律呢?加拿大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最後,加拿大政府破例通過了一項法案,把渥太華市民醫院的一間産房臨時劃歸荷蘭政府所有。加拿大政府以他們的善良與智慧解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國際難題,也播下了加荷兩國人民特殊友誼的種子。

1943年1 月19日,朱麗亞娜公主在“自己的領土”上順利生下了第三個女兒瑪格麗特。小公主的降生,代表著希望,極大的鼓舞了在歐洲與納粹戰鬥的荷蘭人民。

1945年春天,加拿大軍隊從義大利轉戰荷蘭。相繼打下了海牙、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等主要城市,並於5月5日贏得了荷蘭的解放戰爭。5月6 日,加拿大部隊代表盟軍在荷蘭接受了德國的投降。

5月中旬,朱麗亞娜公主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慶祝勝利之時,正值鬱金香盛開之際。荷蘭政府當即決定送給加拿大10萬株鬱金香,以表達他們對加拿大將士爲荷蘭英勇作戰的崇敬,以及對加拿大人民熱情地接待荷蘭王儲的衷心感激。

也是在這一年,荷蘭議會通過法案,將渥太華市民醫院那間産房的荷蘭領土主權歸還加拿大。這樣的領土轉移,近乎孩子遊戲般的單純,卻又體現出一個政府的胸懷。
1948年,朱麗亞娜公主榮登王位。這位新任的荷蘭女王下令從此開始每年贈送加拿大渥太華一萬株鬱金香。


從那以後,象徵著和平和友誼的鬱金香就在加拿大紮下了根,渥太華因此成爲荷蘭以外擁有鬱金香最多的城市。渥太華爲了答謝荷蘭女王的好意,從1951年起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鬱金香節。


加拿大鬱金香節,每年五月都在首都渥太華舉行,今年已經是第五十二屆,鬱金香節期間,除了由荷蘭王室贈送的兩萬株鬱金香,加上渥太華本身種的,每年超過三十萬株的鬱金香。主辦節慶的National Capital Commission (NCC)收到這些鬱金香之後,將它們種植在Dows Lake與Rideau Canal旁的花圃。鬱金香把渥太華點綴得漂漂亮亮,使她變成了北美洲最美麗的鬱金香花都。每年吸引著十萬人以上的觀光客。










鬱金香節系列活動,除了賞花,還有音樂演唱會、畫展、街頭賣藝表演、國際鬱金香村、以及以花為主題的展覽及造型比賽。分別在市政府對面的Commissioners Park、Major's Hill Park等地舉行;渥太華的博物館配合節慶,也會推出特展,共襄盛舉;而在Rideau Canal上的鬱金香花船遊行(The Festival's Parade on Water),把節慶帶到最高潮。











絕對位置:45° 25′ 1.2″ N, 75° 42′ 0″ W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tRrlyWeQHxXmJl9ZNTaguQ--/article?mid=103&prev=106&next=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