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 阿格拉── 沙迦汗痴心結晶
阿格拉堡是印度最重要的堡壘,早於1080年,便有文獻提及阿格拉堡的存在,當時的德里蘇丹於此統治,但直至蒙兀兒王族於十六世紀中入主之後,幾位君王先後均有改建增建,阿格拉堡自此變成牢不可破的城堡。先有阿克巴大帝(Akbar)於1556年起,把原有的磚堡以紅沙岩大規模改建,又增建了雕樓反吊橋閘門等,堡壘漸呈現出今天所見的宏偉外貌。
│
│ 阿格拉堡從1526年巴伯爾大帝建國開始,就成為蒙兀兒帝國首都,後來阿克巴大帝遷都法特普希克里,直到1599年才重返阿格拉。 阿格拉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西元1857年,東印度公司推翻了蒙兀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阿格拉城內街道狹窄,保有中古世紀風貌,主要旅遊點包括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法特普希克里等地,其中以泰姬瑪哈陵名聞遐邇。泰姬瑪哈陵的聲名,為現代阿格拉帶來無盡的財富。傳承自泰姬瑪哈陵的大理石拼花鑲嵌技術,變成阿格拉傳統手工藝主流。 阿格拉的觀光業十分蓬勃,泰姬瑪哈陵周邊到處充斥著旅館、餐廳、手工藝品店、市集等,是城內最熱鬧的區域。
│
│
│
│ 「泰姬」一直讓人以為是沙迦汗愛妃的稱號,其實「瑪哈」是「陵墓」的意思,讓人誤以為沙迦汗心心念念的愛妃名叫泰姬;原來「泰姬」(Taj)意為「皇冠」、「瑪哈」(Mahal)意為皇宮,「泰姬瑪哈」只是印度文裡的「皇冠皇宮」。
│
│ 其實這位愛妃名叫穆塔姬(Mumtaj),是某位大臣的女兒,有一次在阿格拉堡為嬪妃們設置的市集裡,身為皇子的沙迦汗驚遇13歲的穆塔姬,一見鍾情。沙迦汗登基之後,將穆塔姬納為妃嬪,穆塔姬為他生了14個兒女,第14胎難產,穆塔姬預見自己的死期,希望沙迦汗蓋一座足以紀念兩人愛情的建築。於是沙迦汗先用五年的時間,命旗下建築師四處尋訪陵墓的藍圖;再用17年的時間,召集世界各地建築師與手工藝家、戮力興建泰姬陵。 │
│
│
│ 沙迦汗本人偏愛白色大理石,於是命人從西北方靠近巴基斯坦的馬克拉納(Makrana)運進大理石,作為陵墓的本體建築;那裡所產的大理石硬度高、不吸水,1978年雅穆納河河水氾濫,泰姬陵分毫無傷,令人不得不佩服沙迦汗的深謀遠慮。 │
│
│
│
││ 此外,為了讓泰姬陵不被其他建築物所干擾,沙迦汗特地在泰姬陵三周建了紅砂岩高牆,左右側各設一清真寺。即使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泰姬陵仍能遺世獨立,不被現代建築所打擾。 │
│ 有鑒於雅穆納河位於地震帶,泰姬陵在打地基時先挖了18個水井,井裡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讓地基層層疊起,具有防震的功能。350年來即使遭遇地震,也無損於泰姬陵的存在;主建築四周仿自三世皇陵的四大石柱,仔細一看並非垂直豎立,而是稍呈傾斜,據說也有避震功效。
│
│ 乍見泰姬陵,只覺它是一座美得超塵絕俗的建築物;聽了它的架構解說,才驚覺它在建築學理上的成就;加上淒美的背景故事,更為泰姬陵增添一層浪漫色彩。沙迦汗身為一國之君,妻妾要多少個有多少個,竟然對穆塔姬如此痴心,一方面讓人佩服他歷久彌堅的真愛,一方面也令人好奇穆塔姬傾國傾城的魅力。
│
如果泰姬陵是沙賈汗王的深情結晶,阿格拉堡便是蒙兀兒王朝的恩仇錄,見證中世紀的印度王室情仇。
│
絕對位置:27° 10′ 30″ N 27.175° 78° 2′ 32″ E 78.042222°
相對位置: 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
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來源:tw.myblog.yahoo.com/sinita-blog/article?mid=12782&prev=12830&next=12563